中国青年网

经济

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日本濑户山阴山阳之旅 篇三:直岛的艺术橱窗,高松的静静生活

发稿时间:2018-08-24 15:06:00 来源: 什么值得买

  在公布自己这期要写直岛以后,我就一直处在一种焦虑的情绪中。作为三年一度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中最受关注的地方,又曾被英国《旅行者》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最值得去的艺术岛屿”之首,直岛毋庸置疑是无数艺术爱好者们心中不可取代的朝圣地。然而,从直岛回来后的我始终无法适当表达对它的复杂情绪,既不愿意与跟风群众共同追捧皇帝新装的华丽,又无法做到孩子般无知且无畏。直到某一天,我偶然读到一句直岛旅游的广告词:“如果你二十多岁,热爱艺术与大海,感觉困惑与迷失,请带自己去直岛。”这略显矫情的宣传文案让已然超龄的我感到有些释然了,直岛于我,更类似于摆满奢品的艺术橱窗,惊叹或失落,最终却只想回归海边静静的生活。

  一、荒岛重生,不复其家

  “我拍摄的是事物的历史。在「海景」系列中,我要处理的被摄体是水和空气。这二种物质可能是时至今日,对人类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吧?其他世间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而我的艺术主题正是时间。”——杉本博司

  从战国到明治维新的数百年间,直岛这座位于濑户内海北部、面积小、人口少的小岛一直以渔业为生。然而日本的工业化复兴之路使这座不知名小岛也无法回避时代变迁的命运。二十世纪初,三菱集团在此选址作为铜冶炼厂曾给直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岛上人口和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医院、剧院等现代设施也随之建起。而此后的数十年,由于炼铜所产生的大量工业废弃物污染了岛上的土地和植被,岛民纷纷出走他乡,直岛也成了“污染岛”的代名词。

  今年初在魔都兴起过一阵“安藤忠雄热”的“引领”展览,用大量的沙石布景、蜿蜒的蓝色灯效和纯净的濑户内海投影生动描绘了直岛从被工业化牺牲到诗意重生的全过程。以经营补习班起家的日本福武财团于80年代后期启动了直岛的重建计划,并邀请到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艺术家草间弥生等知名人士参与设计作品,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成功把直岛以“环境美术馆”的全新面貌再一次带到众人面前,旅游业成了支撑直岛经济的新支柱。

  完整留存了民居旧貌的宫浦港区和本村区,如今每年都要接待数十万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敏锐觉察到巨大商机的经营者们陆续来到这里,咖啡馆、美术馆、民宿等纷纷开业。被称为“家计划”的废宅改造项目吸引了诸多建筑爱好者们亲临考察,而直岛的老住户们,除了一些年龄大到无法离乡的,实则已经在污染岛时代就已经离开。所谓的“家计划”,在我偏执的观念里,与“家”的真正意义已经相去甚远,它的生命力更多是游客的想象力所赋予的。

  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一生中所有的艰难我都亲力亲为。”——草间弥生

  搭乘波点图案的渡轮从高松筑港出发时就明显感觉到了直岛的客流,即使在非艺术祭的高温日仍然碰到了好多装扮就很“艺术”的欧美青年们。去往直岛可以从高松的筑港或者冈山的宇野港出发,渡轮班次分别列示如下。需要留意的是,直岛的班次比起小豆岛要少得多,有兴趣去的朋友们需要预先计划好时间。如果从高松出发,首班船是8:12,行驶时间为50分钟,购票方式篇一中已经说明。

  到达宫浦港后,直奔码头右边的二号公交站台就能看见带有明显直岛波点特征的町营巴士。这个统一票价100日元的投币巴士是岛上除了自行车以外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若是搭乘第一班船9:02到达宫浦港,则幸运的话就能赶上9:06分发车的巴士,只需十多分钟即可到达“つつし莊”这个町营巴士的终点站。

  今年已经89岁的草间弥生给直岛留下的最知名作品就是布满波点的红黄南瓜。这个为了对抗精神疾病而拥有持续旺盛创作力的传奇艺术家,出品常常带有侵略性的鲜艳色调,以及让密集恐惧症患者感到不适的波点花纹。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町营巴士的终点站“つつし莊”就是传说中的黄南瓜所在地,然而我们下车后居然遍寻不着南瓜在哪里,经历了好一阵的迷茫。最后终于找到它的一瞬间才明白,曾经被台风吹走、岛民们集体下海打捞黄南瓜的故事绝对不是一个笑话,因为它真的太小了,海报照片上用浓墨重彩去渲染的那个“在世界尽头的黄南瓜”,若在清晨的无人光景中,完全就是海边平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

  我陆陆续续见过很多与黄南瓜合影的照片,迄今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让我觉得与之相配。或许黄南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遗世独立的气质,没有围观,没有合影,静静的屹立在濑户内海的湛蓝背景中,就是它最美的样子。

  而红南瓜则要亲近得多,距离宫浦港近在咫尺的红南瓜是中间被挖空的大体积户外艺术品,容得下大人孩子们争相钻进内部追逐嬉戏。它的配色更像一只红色的七星瓢虫,拍照也相当上镜。

  童年就被诊断为神经性视听障碍,并长期被恐惧和幻觉折磨的草间弥生拥有着常人无法体会的波折人生。即使在纽约,她的作品造成巨大轰动并成功赢得声誉的而立之年,她本人还是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所认可,甚至总在财务上深陷困境。在经历了与美国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那段长达十年的禁忌之恋以后,草间弥生最终回到东京,并在精神疗养院度过了40年不受纷扰的平静生活,专心于自己的创作,并始终保持前卫。

  世人给她贴上了很多标签:波点女王、世界上身价最贵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但在草间弥生的眼里,自己或许只是一个“停止创作就会自杀”的精神病人。

  三、覆土与光,空落怅惘

  “水泥的寿命是一百年,也就是现代建筑的使用年限,那恰好相当于一个人的寿命。” ——《巨猿》

  地中美术馆和Benesse House美术馆这两个出自安藤忠雄之手的建筑自然是直岛上最重量级的作品,也是无数直岛旅行者的终极朝圣目标。单看2060日元和1030日元的门票价格就足以彰显其背后的福武财团在直岛的盈利状况。

  去地中美术馆需要在町营巴士的终点站“つつし莊”搭乘灰色外观的免费接驳巴士,该巴士往返于Benesse House和地中美术馆之间,中间还停靠李禹焕美术馆等站点。巴士地图和时刻表列示如下:

  安藤忠雄被人津津乐道的有他从拳击手转行建筑并自学成才的励志经历、最擅长的清水混凝土艺术、对光影运用的神来之笔、以及被极尽推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哲学。从在日本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住吉长屋”开始,安藤忠雄的作品广泛被主流媒体认可,他如今在业界的地位,光看以他为主题的出版物数量和每场爆满的公开讲座就可以体会。然而,在这些巨大成功的包围下,留给我最初感动的仍然是“光之教堂”,那个仅看照片就足以直击心灵的低成本作品。

  地中美术馆的接待方式在我看来是带有傲娇气质的,无论是2018年8月1日启动的预约制,还是在尚未开启预约制时代的严格限流,所有参观者们在进入场馆前都要预先被关在一个玻璃房间里听游客须知,以及馆内任何地方都严禁拍照的规定,这一切无疑都区分了地中美术馆与大众艺术的不同。

  而寻找美术馆入口的那长长的道路,和即使到了入口处还要继续等待的场景,又进一步烘托了朝圣者的敬畏之心,也让之后精心设计的狭长走道更显得阴暗无尽。作为最具知名度的“覆土建筑”,地中美术馆主体全部建在地下,从地面上只能看到若干个几何图案的开口。而带有安藤忠雄典型特征的混凝土走廊带领着参观者们迷茫的下楼梯、转弯、再下楼梯、再转弯……唯有三角形的天井反射着盛夏炽热的阳光,让人意识到了作品略带刻意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达。

  硕大的展厅内展品寥寥。莫奈晚期的五幅睡莲作品,由于出现了视力问题而画风十分粗放诡异。名为《Time/Timeless/No Time》的现代艺术作品场景感极强,直径2.2米的黑色金属球体反射着镂空屋顶透下来的天空光影,而参观者们拾级而上的动态则给空荡的长屋注入了另一层色彩,这让我有些短暂领会卞之琳笔下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感觉。最让我感觉不舒服的是现代艺术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必须脱去鞋子六人一组踩上冰冷的台阶,然后默默去感受那个黑暗屋子里蓝色荧幕特有的空间感,或许他想要表达的是光所能构建的神奇空间维度,然而对我来说只有幽闭的无望,没有震撼,也没有艺术之美。我也终于理解有人曾经形象的表达过,地中美术馆和动画片《EVA》中的NERV总部很像,埋藏于第三东京的地下,同样的阴暗神秘,却不知所以然。

  最容易被普通大众所理解的是美术馆本身的装置,以建筑结构为画框来定格天空的无穷变化,这个理念对于从小生活在魔都、习惯了石库门房子“老虎天窗”的人是谈不上新奇的。可喜的是濑户内海的蓝色天空很大程度上唤起了儿时的魔都记忆,没有那么多摩天楼,更没有雾霾的时代。

  看完这些同伴惊讶的问我:没了?就这点?我们还不死心的上上下下又走了一圈,真的没了。于是带着心照不宣的空落怅惘来到了重见天日的咖啡馆,买了一些价格不菲的点心饮料,默默对着窗外吃完,又去咖啡馆外冒着烈日欣赏了一下始终让人心旷神怡的濑户海景,临走时也不忘拍了些模仿莫奈画作的睡莲池留作纪念。

  相较而言,建在地面之上的Benesse House在第一眼会让人觉得平和很多,这个住宿和美术馆兼营的场所地处濑户内海的一处岬角,拥有不同于纯混凝土般清冷的原生态毛石垒砌外墙,以及大小、形状、明暗不一的多个室内外展厅。里面陈列的展品全部为现代艺术,印象比较深的有:期待很高、实物却小到几乎看不清的童年回忆“奥特曼军团”;名为“100 live and die”的轮流闪烁霓虹灯发光板;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集;同样用来凝望天空的扁平鹅卵石;以及由世界各地捡来的枯木所堆积起来的、旨在表达时间静止与流逝的作品。

  出发前我读到过一篇标题就很做作的文章,名为《我在直岛睡了安藤忠雄的美术馆》。经过一番研究才发现自己这种不屑情绪是毫无来由的,因为Benesse House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睡的。这已经不是我在篇二中调侃的“少年的心,成年人的钱包”的范畴,而是如何看待“限量版的住宿艺术”这件事。为了更好的理解我所定义的“限量版的住宿艺术”,我把Oval, Park和Beach三种房型的图片、数量和价格都附上。

  回到开头提及的“如果你二十多岁,热爱艺术与大海,感觉困惑与迷失,请带自己去直岛”的广告词,顿时也觉得没那么矫情了,至少看看价格就可以去除掉很多不必要的困惑与迷失,鼓励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去努力奋斗吧。

  四、宜居高松,静谧栗林

  离开游人如织的直岛回到高松,这个有微咸海风拂面的低调港口城市有着很多令我喜欢的细碎元素:不过分热闹却也丝毫不觉得冷清的瓦町和南新町商业街;红灯亮起时需要等火车轰隆隆开过铁轨的人行道;满大街的骨付鸡和濑户海鲜美食门店;设计感很强、有日式庭园景致可看的星巴克;当然还有令人欣喜的四国物价,不知不觉就和同伴就买了几大袋战利品。(顺便提一下,南新町的大国药妆货品丰富,而且价格很有竞争力,店员小姐姐还会在收银时提醒你有同等价格下更优惠的套装,十分贴心。)

  在高松这个适合慢生活的宜居城市,被评为“米其林三星景点”的栗林公园,尽管比起隔岸相望的冈山后乐园知名度要低得多,却是我逛了那么多日本园林后觉得最具风貌的一个。它背靠紫云山的独特地理位置、七十多公顷的占地面积、以及由匠人精心修剪的一千多棵松树构成了别处不可复制的秀美景致,仅仅在关门前走了南湖小片区域的我们也深感折服。回来后我一直对别人说,纵使拥有最好的摄影技术,也顶多只能表达出栗林公园六七成的美,只有当你身在其中,才可以体会到这个环游式庭园移步易景、错落有致,却又静谧得只听得见夏蝉与飞鸟对话的氛围。

 

  五、结语

  篇二关于小豆岛的清新文风得到了读者们广泛的喜爱,在此特别谢谢大家。而此次的篇三是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文字表达,需要读者们有一定的阅读力和包容度。我想,与其一味把直岛描摹成艺术爱好者的桃花源,我还是宁可走一条更艰难的路,把自己种种最真实的复杂情绪记录下来,还原一篇诚恳的、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游记。对于可能招致的非议和抨击,我已经作好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感谢能阅读到这里的读者们,也期待你们与我一起分享濑户内海艺术祭的感受。

  (如果大家觉得楼主写得还不错,欢迎留言交流,也请不吝点赞打赏。下期预告:岛根县松江)